色吊丝网站,冒险岛私服,dnf私服,dnf私服

研發創新
R&d innovation

First-in-human immunomod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loroge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來源:九章生物 發布日期:2018.04.27

這篇論文研究了綠原酸在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中的人體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背景

 

1高級別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和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在標準治療(手術切除和同步放化療)后預后仍然很差,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復發。

2現有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如貝伐珠單抗)未能改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總生存期(OS),且對于復發或對替莫唑胺(TMZ)耐藥的高級別膠質瘤,標準治療無效。

3盡管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領域的新療法策略不斷增加,但仍急需有效的治療方法。綠原酸作為一種多功能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腫瘤、神經保護、抗炎、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但其抗腫瘤機制尚不明確。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在北京世紀壇醫院接受綠原酸治療的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共納入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組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2樣本收集:在治療前和治療第15天分別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樣本。使用RNA-seq技術對轉錄組進行測序。

3數據處理:使用MATLAB軟件檢測差異表達基因(DEGs),并進行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通路和基因本體(GO)功能分析。

 

實驗設計

 

1樣本處理:從外周血白細胞中提取RNA,使用NEBNext Ultra R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制備cDNA文庫,并使用Illumina HiSeq 150儀器進行測序。

2數據分析:使用HISAT2進行基因組比對,FeatureCounts進行基因計數,計算每個基因的每千個轉錄本序列的片段數(FPKM)。使用MATLAB進行差異表達分析,篩選出P值小于0.05且變化倍數(FC)大于2的基因。

3功能注釋:使用DAVID數據庫進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分析,篩選出P值小于0.05的富集通路和術語。

 

結果與分析

 

1研究發現,綠原酸治療對部分患者(P3P4)有效,使腫瘤病灶縮小,達到穩定疾病狀態(SD)。P3P4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8.1個月和4.9個月,總生存期(OS)均超過16.5個月,且至今仍存活。

2差異表達基因分析顯示,P3P4中共有269個基因上調和182個基因下調,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與免疫系統相關的通路和術語中。例如,上調基因包括CD52CAMPATH-1抗原)、APOBEC3CDNA脫氨酶)和組蛋白H2B類型2-EHIST2H2BE),下調基因包括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0CTNFRSF10C)和GTP活性相關蛋白(如ARHGAP30RAC1)。

3KEGG通路分析顯示,上調基因富集在Jak-STAT信號通路中,而下調基因富集在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相互作用和NF-κB信號通路中。GO術語分析顯示,上調基因涉及免疫調節、淋巴細胞分化和免疫反應等多個過程。

 

P3和P4患者綠原酸治療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圖像

 

總體結論

 

綠原酸可能通過改變基因表達水平,上調免疫系統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發展,使其成為一種潛在的抗腫瘤藥物。研究結果表明,綠原酸在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中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功能,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深入理解其功能機制。

 

這篇論文通過高通量RNA-seq技術,揭示了綠原酸在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中的抗腫瘤免疫調節機制,為未來的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文獻鏈接

First-in-human immunomod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chloroge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1